先打动自己 再触发共鸣——访“光±”公共艺术展主创设计师(续)

文/郭默

     作为2017年“深圳首届设计周“分会场活动之一,“光±”公共艺术展将于4月7日在深圳拉开帷幕。“深圳设计周”由深圳市政府主办,是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文创设计活动的重头戏,而此次“光±”公共艺术展,则是关注了一个小范畴的艺术领域——“光影艺术”,本次展览以工作坊的形式作为开端,邀请了业界内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灯光设计师等近20人,以光为核心元素,共同创作了一系列的公共艺术作品——“以光为媒,跨界合作”。

临展前一周小编终于有机会采访了部分主创设计师,其中灯光设计师们自我介绍和解读装置作品的内容,小编专门整理了这篇文章与大家先睹为快。

【作者篇】

image001

余显开   CARRY YU

华人照明设计师协会(CLDA)理事 / 亚太酒店设计协会会员 / 重庆室内设计协会副会长 / 四川美术学院照明设计客座讲师

函润照明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设计总监

· Carry进入照明行业是从灯具制造业开始的,深深感受到设计魅力而选择成为一名设计师,并有机会进入亚洲著名的LIGHTING SOURCE灯光顾问公司工。随着时机的成熟Carry与合作伙伴成立了函润照明设计有限公司,作为一名勤奋的设计师他常年奔波在全国各个工地现场,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意、智慧和努力,给夜晚增加越来越多有趣而温暖的场景,让光的表达与陪伴,在这个高速运转的时代,予人光亮与慰籍。

image002

侯林楠 Rinck Hou

华人照明设计师协会(CLDA)理事、副秘书长 / 四川美术学院照明设计讲师

深圳光华联照明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 / 国家高级照明设计师

· 从事照明行业8年,具有资深室内外灯光照明设计经验,曾负责担任过多项国家级照明设计项目总监,照明设计创作方法论创始人。

image003

杜健翔 Jason Du

华人照明设计师协会(CLDA)理事 / 广东省设计师联盟常务理事 / 中国探险协会会员

深圳市大晟(DASUN)环境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 美国大晟(DASUN)照明设计顾问公司执行董事

专业特长:城市灯光规划设计、建筑灯光设计、景观园林灯光设计、大型商业综合体灯光设计、高级酒店会所灯光设计等……

image004

李雪 Ivy Li

四川美术学院照明设计系大四学生

作品《云·雾》入选2014年四川美术学院年展 / 作品《形影不变》获“光的维度”2016中国高校照明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 / 作品《BMW5S店灯光设计》入围光的维度”2016中国高校照明艺术设计大赛

(本着欲让其莫测高深,先让其莫名其妙的采访理念,小编首先抛出一个很有营养的话题——)

编:从性格特点上来看设计师分为哪几种?你(们)属于哪种?

余:应该有偏理性和偏感性两种。偏感性型的设计师,可能更注重设计效果的氛围与感受;而偏理性型的设计师,则可能非常注重设计的功能、空间秩序以及内在结构,包裹在外部的才是感受性的部分。在思维上我是追求严谨的设计师,偏重于理性;但氛围也是我非常看重的,我的理念就是“用有剧情的光感动一切”。

侯:有几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是属于思维活跃创新型设计师。

杜:一位成功的设计师似乎是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完美结合。我曾戏言自己的性格是多样性的,“静若处子,动如脱兔”。 但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型的设计师,都该充分地与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李:也不是说分几种这么简单。设计是具体有美感的艺术创造活动,创作本身就是充满了无限多可能的。我认为自己是勇于尝试创新型,再加一个突如其来灵感型。

对于侯林楠的回答小编表示完全服气,其实有几种小编我也不知道,只是知道自己是属于狂霸炫酷帅得不能自理的那一类。

编:有没有那种你很想去做,但却没有能力去完成的设计创意?

余:想做的项目有很多,但遇到好的项目也是缘分。但不得不说每个项目都有挑战,问题永远都是新的,需要你随时去解决。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那只要用心去解决就差不了。

侯:我经常会会看见一个空间就有很想主动设计的欲望,这就是我很想做的,但是别人没有请我做。

杜:有,我相信每个设计师都会有的。

李:当然有啦,但是基于现在还是学生的基础,很多资金方面就是一个问题,而且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所以一些好的想法暂时搁置,不过这也正是我也努力的意义。

其实小编也有几个一直很想做的项目,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联系上甲方……

image005

image006

 编:作为设计师,你觉得最大的痛苦莫过于——

余:设计本身充满了乐趣。但有些业主其实不明白照明设计的真正意义所在,但他们就是会依据自己的感性来对待照明,提出一些非常奇怪和不合逻辑的要求。

侯:痛苦莫过于业主对我说,“可以再亮一点吗?可以再炫一点吗?”

杜:遇到了认识上或价值认同上没有共通的客户。

李:灵感有时候会极度匮乏,当一个好的概念被提出,后续没有出彩的时候,往往是最头痛的。很多时候会被一种格局所束缚,我会花大量时间放空自己,尽量让自己走出这个格局。

然后小编默默的回忆了一下自己的痛苦……

image008

 image009

编:作为设计师,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余:“我觉得方案很好,但可不可以再亮点!”

侯:“投资你不用考虑,先给我们做上两个方案看看”

杜:“你给我随便弄一弄。”

编:如果不做设计师,你会选择什么职业?

余:入行超过了二十年了,对于灯光设计我投入了太多时间,“不做灯光设计师”这个的问题我真的还没想过,我觉得下半生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在这个领域继续做下去。

侯:我会去开个咖啡馆,因为没有人会说“给我一杯咖啡尝尝,我觉得好喝再付钱给你”

杜:我是师范艺术科班生,本该是要做教书匠的。做名纯粹的艺术家,可以在绝对自我的意识状态下天马行空也是我一贯的追求。做上设计这一行恰恰也是因为创造有无限的可能。

李:目前准备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行业,很热爱设计,暂时没考虑做其他职业。

东拉西扯的话题只是为了让设计师们舒缓一下被作品摧残已久的幼小心灵,接下来让小编带着大家正式进入主题——灯光装置的创作过程。

【作品篇】

——对话余显开

作为灯光设计师,CARRY是入行很早的一批。从香港到转入大陆,从繁华都会上海转入山城重庆,他成为了灯光设计专业的“西部拓荒者”。做设计,也做教育,他为灯光设计播下了无数未来的种子。他始终倡导行业内的专业性与协作性,他始终践行着“用有剧情的光来感动一切”的职业信念。

image010

(灯光装置《变奏》 / 侯林楠&余显开作品之一)

编:作品制作花了多长时间?创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余:历时四个月。我是一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对自己的创意不满意的时候就会推倒重来。好的想法不难,还是实施更困难,因为实施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降低项目品质和预计的效果。

编:能点评一下自己的作品吗?

余:这个作品通过艺术与科技、声光电与工业旧机器场景的巧妙结合,塑造了一个可呼吸、有生命的沉浸式、乌托邦式的工业文化体验现场,并开放性地融入了观众的在场参与,以一种象征性和波普式的方式,在呈现了工业历史记忆的同时,表达了对我国工业转型以及现代性问题的思考。作品着力于营造了沉浸式的体验,但又不是为了炫技,是在关注工业与时代记忆的人文话题。你不能假设哪种是观众喜欢的,你要做自己觉得最好的,将自己作为第一个观众是最重要的,首先要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

编:通过这次创作,个人有什么收获?

余:在之前,自己的专注点在灯光光环境设计的具体项目和前沿问题探讨上。通过这次作品,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还是可以多跨界、多和不同的行业精英探讨光的艺术。

——对话杜健翔

编:作品的灵感来自哪里?

杜:我想该是滋润我成长的故乡山水和那淸远的佛音。江南水乡的迷蒙烟雨,古刹钟声的缥缈虚幻,时常在梦里回望,或许是我对时空轮回最直观的感悟,如同储藏在身体里不断发酵的养分,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把中国文化推崇的“道法自然、以天为则”亘古不变的“道”贯穿于设计的作品之中,让观者在对望中带来禅静和哲思,“此时”验证属于自己的当下一刻。

 image011

(灯光装置《此时》 / 杜健翔作品之一)

编:你的作品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杜:  它不祈求让每个人都能醍醐灌顶,但有当下一刻的触动。如果艺术真正的价值不能够直击人心,那形式便仅仅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不过是个装饰品,其价值有限。作品中我用超乎想象的全息影像穿越时空,验证当下一刻真实自我的存在,通过负空间的映射去感悟,作品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来自于此。所以我觉得《此时》在我整个的命题里从始至终都存在。

编:创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有推倒重来的情况吗?

杜:没有一件作品的出炉是轻而易举的。在遇到技术实施上的难题时,推到重来不是最佳方案,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我相信我自己的初创,也是一种执着。

编:是好的想法比较困难?还是实施更困难?

杜:有好的想法更难得。创作实施的技法重要但不首要,重要的应该是主题表达的内涵深度,是否激起他人共鸣…..

编:你觉得你的作品观众会特别喜欢吗?

杜: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并不最关注。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审美、认知都不一样。作品的展出能让观众驻足,哪怕一个或一部分,在对视中触动到内心,能有“悲欣交集”的共鸣更佳。

编:你的设计理念是?

杜:我一直坚持的设计理念是“少即是多”。“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访学生作者李雪

image012

(灯光装置《形影不变》 / 李雪&陈奕龙作品)

编:先聊聊你的作品吧——

李:创作初期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种光影变化,就像我们美术生一开始接触的素描色彩,我被这种光营造出的虚实,色彩所深深吸引,在玩光的过程中,我们渐渐领悟到,世间千千万万的人与这个世间融为一体,但每个人却又是一个有棱角的个体,就是这样一个个有棱角有思想的人,才组成这样一个分散而又统一的整体。光和影的意义也在于此,光明,恢谙都是存在于大千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在光影交织下形成这样一个社会本质。

编:是独立完成创作的吗?

李:完成这个作品当然离不开很多老师的帮助,比如侯林楠老师。

编:觉得哪个环节难度最大?

李:对于我来说还是实施起来更为困难。因为我们还是学生,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投入精力都有很大问题,小到模型制作,大到场景布置等等,尤其在思考承载光的载体上我们费了很多心思。另外资金问题也很现实,完成一个作品不容易。

编:那经费问题怎么解决?

李:光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实现这个作品的,其中有主办方的支持,也特别感谢“雷蒙照明”提供的灯具,以及“光迹”提供的智能照明控制。

编:是否了解其他专业设计师的作品?敢PK吗?

李:很多设计师都是教过我们的老师,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前辈,能在一起做展览已经感觉很荣幸了,还要多向前辈们学习。

编:未来是要打算要成为设计师的吧?

李:当然,成为设计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

 灯光 · 城市 · 人

编:能形容一下你理想中的城市夜景应该是什么样的?

余:理想中城市的夜景首先不应该是严重光污染的那种,大的公共部分还是要有灯光规划,有一定的秩序美感。而好的城市夜景,其实是赋予了一个城市新的生命力,会长久地承载着城市的文化。

杜:  城市夜景即为城市夜幕下的形象,也就是说理想中的夜景应该是通过灯光的形态组合,让观者无论在哪个观察视角,都能欣赏其展示面呈现的靓丽画面。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城市根本特性是人为主体。城市是供人工作、生活、居住等所需条件的总和。它不仅具有空间、层次的形体表达,更需要的是人的身理及心理需求。灯光层次的有序规划,灯光颜色、亮度、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的区位所呈现的不同的城市作用以及特色,足以恰到好处地成就城市的夜景形象,展现城市的夜间魅力。

编:灯光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余:从单纯的灯光设计开始,灯光越来越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灯光拓展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纬度。夜晚时间也和白天一样,人们的各种城市活动并未停止。灯光越多,说明城市发展的速度越快,但另一方面,严重的光污染却会令人们疲惫、失眠、焦虑等。最好的人和灯光的关系肯定是灯光唯我所用,消除不利之处,但这就需要人们需要城市对灯光的作用有充分的认知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只有这样,人和灯光才能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

侯:没有光我什么都看不见,就这个关系。

杜:光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光在人们无意识之中轻易造成影响会在心理上发挥巨大作用,以致于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所以说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先决条件即是光为人所用。

最后,被访的主创设计师们表示,期望以这种开放式体验及互动展出的形式,让展览更具趣味性与探索意义。同时,通过现场展览、设计分享会、互动工作坊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市民更多的关注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灯光需求,了解灯光的基础知识,体验灯光妙用,并让各专业领域的跨界人士了解光媒介的应用,真正让“光”的设计走进生活、立足生活、改善生活。

image013

Submit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Your name is required

Please enter a valid email address

An email address is required

Please enter your message

Luce Design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