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
起初神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
渊面黑暗。
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是一群人为了告诉很多人,包括自己,除了忙碌的生活之外,我们可以注意光为何物,人又是什么?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凝聚思考,创意和生活态度,以光为载体,以夜为背景,以自然为画布,以艺术为表现手法,以技术为支撑,30几件作品共同呈现的一场有趣、互动,充满设计和艺术灵感的好玩的视觉盛宴。
仲夏季,在北京地坛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每件作品要么结合树,要么结合古建,要么结合草坪,他们各自有独立的空间,每年8月向所有游客们亮相。
“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是由北京市东城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理委员会主办、由北京东方信达资产经营总公司承办、北京亮点设计中心和英国莱亭迪赛灯光合作者事务所(LDPi 北京)承办策展,集艺术、装置、科技互动灯光为一体,体现绿色节能与创新设计的一场灯光盛会,邀请了多位驻扎北京、比利时、香港、台湾等地的知名设计师、艺术家联合国内厂商共同参与,今年还有更多外籍设计师远道而来,加入其中。设计师们利用环保材料和废弃物制作出形态各异、极具创意的灯光作品,将北京设计资源与高新技术环保节能资源融合,推进绿色环保及艺术原创的理念,带出人类与社会、地球关系等思考和问题。
国际灯光艺术节:灯光从未这样有趣,创意点亮古城北京
法国里昂灯光节每年吸引超过300万人次前往参观,艺术家们通过对光、人、物的哲学思考,表达万物皆有灵性以及无所不及的创作思想。同为具备深厚历史底蕴的古城北京,灯光节因此也具备了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
2012“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将继续由知名灯光设计师丁平、陈思思策展,于2012年8月10日在北京地坛盛大开幕。今年的参展作品将根据地形地貌设计分布在地坛公园的各个角落,以“光与人”为主题,用灯光表达设计师对社会、自然、心理、文化冲击的深刻思索。在这里,灯光不再是被忽视的必需品,设计力量的注入不仅使其大放异彩,更将展现其作为艺术存在的特有魅力。
在前两届灯光艺术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除了很多三年来一直为灯光节创作精美绝伦作品的忠实设计师团外,还集合来自不同国家的更多顶级、新锐设计师们加入到此次设计盛会中。不仅参展作品数量较去年有所提升,质量上更是有着相当程度的提高。作品主要使用具有户外展示独特优势的LED产品,结合互动技术、使观众融入灯光营造的无限乐趣中。投影技术、别有洞天的灯光设置将会把观众带入前所未有的光影体验!
囊括来自比利时、西班牙的ACT设计师团队与Odeaubois艺术团队将为灯光节献上灯光装置《OVO》,这件作品一路从法国里昂、耶路撒冷、法兰克福辗转到来中国北京。人们能够通过暗门走进OVO的内部,切身体会灯光迷雾下的光影力量以及对形而上的美学思索。
曾经在法国里昂灯光节多次参展的年轻灯光设计师与程序设计师Helen Eastwood以及Laurent Brun,则用LED屏幕与观众的呼吸发生互动,神秘的静谧环境与灯光装置的结合,让观众思考生命的意义。
创意点亮的支持单位: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继去年推出的鄱阳湖作品,今年又在环保题材上推出《沙漏》作品,除了每次在技术方面寻求突破之外,在艺术的呈现形式上,更显现出美院特有的审美。
今年“创意点亮北京”还有三位即将奔赴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参展的三位建筑界知名人士/设计师:方振宁,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为观众带来与双年展呼应的作品主题“原初”,这是他在北京的处女作,是基于对宇宙起源和秩序的思考;王昀,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设计师,作品采用24个灯具,共同围合一个圆形场地,中间是一个方体形态的灯具,周围有星状的灯具布局。照明灯具依据时间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变化,达成“天人合一”、“呼唤未来”的主题;许东亮,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设计师,采用环境仪式化的方式,用灯光制作出树下的光蒲团,在吸取大地养分成长百年的树和人力控制的树下光蒲团互动反应过程中,让人们体会世间万物生成模式与相互关联,理解行为的意义与人工光的存在。
跨界建筑师与艺术家程大鹏,本次“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策展人之一丁平,将根据个人对光的理解携同作品为观众展现不一样的“光表达”,在这里,观众将重温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将体会舶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印记。
本次灯光节还吸引了一批新锐设计师与设计院校的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灯光节的艺术创作中,他们将为观者带来新鲜、独到且具现代理念的灯光作品。
2012“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将从8月10日持续到8月19日在北京地坛公园亮相。8月28日到9月20日,创意点亮北京应国际那达慕盛会邀请,将会在鄂尔多斯东胜区迎接更多观众的参观。届时,“创意点亮那达慕”将会成为这座新城中的亮丽风景。“创意点亮北京”文化艺术节举办两届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两届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推广光文化的同时,促进设计文创力量跨界融合,带动城市文化旅游经济的深层发展。
里昂灯光节连接信息: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2/12/c_111237700.htm
“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节参展设计师及作品介绍(按姓氏首字母排名)
柏万军&周莉莉
柏万军
照明设计师
北京八番竹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莉莉
照明设计师
北京八番竹照明设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作品:雨-语
这个作品是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下雨作为一个视觉表达主题,雨滴成为表现主体。车水马龙、嘈杂喧嚣、炙热高温、尘土飞扬、浮躁难耐、贪欲横流。然而当这一切突然遇到一场雨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改变了,尽管只有一刹那,但却成就了无数人心中的永恒“静”。此作品意在表达我们对静怡心态的渴望和分享,祝愿更多人的心找到那一刻。
陈大瑞
家具设计师,Maxmarko 品牌创始人
作品:鸟巢
多个个体的错落布局以及鸟笼的造型增强了座椅的游戏性和趣味性。透空的编制部分,与草地绿树相融合,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灯具在其中的使用,在夜间又有点亮和提示引导的功能。
程大鹏
建筑师,Do度·联体艺术设计机构主持建筑师
作品:充气光椅
由聚氨酯材料制作的发光充气座椅,可以以任何方式拜访在室外空间,让游人坐卧自如,能构成公园的、发光的冷饮服务单元,趣味与功能结合。
崔晓光
设计室主任、照明设计师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照明设计研究所)设计室
作品:关爱地球
灵感来源于:泰坦尼克号2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设计方案主要通过灯光的动态变化效果模拟因温室效应等引起冰河变化及地震、火山等效果,呼吁人们关爱地球,善待地球,拯救地球的全民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人类在破坏地球环境的同时,也在毁灭着自己。让我们一起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而努力吧!
丁平
“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艺术节策展人,照明设计师
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LDPi中国分部)执行董事兼首席设计师
北京创意亮点五十五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品《给嘉嘉》
有一天,朋友来电话,说孩子的脚踝骨软骨永久性损坏,也就是说,她一生可能都不能够像以前一样奔跑了。
给嘉嘉(一个不能够奔跑的小诗人)
让我为你,
造一个像水晶一样充满光的车子,
让我载着你,慢慢看世界去,
我们不要奔跑,也不坐汽车和飞机,
因为那样,
你就看不见树的皮肤,鱼的游动,水的波纹,还有人们脸上的笑容和哀愁。
既然来了,就不要匆忙,
让我们从容的,慢慢看着夏季,
感觉光一寸一寸的来,一点一点消失。
杜磊
工业设计工程师,北京正阳佳业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作品:万象人生
在纷杂的社会万花筒之中,每个人都会呈现出多面,到底哪个是自己,可能自己也不甚明了……
方振宁
中国建筑界知名策展人、评论家
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站策展人
作品:原初
LED灯光装置作品"原初",是我在北京的处女作,它是基于对宇宙起源和秩序的思考。 我使用最日常普通的材料,来制作可以让人瞑想的装置。当太阳在西山落下,地坛的灯光初上,而在斋宫外南端红墙下的草坪上,一个巨大的装置"原初"暗示着宇宙中的宏伟景观。
地坛,在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中象征地,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祭地”之坛,我们可以借助谷歌地图从空中俯视地坛的全貌。它和天坛是完美的一对,在北京城中,它们是互补的独一无二的景观。而"原初"则是中国传统的天地观念的延续。
甘雨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师/艺术家
作品:草木如织
地坛,昔日的皇家坛庙,今日的民众游乐场。
不变的建筑、古树、沙土,
是时间重塑了环境。
光和影是形影不离的双生子,
用光影进行编织,是将刹那的时间定格暂停。
作品希望通过光影的织物,
强化观众与环境中的草木、石路、尘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为原有环境营造一种全新的氛围。
郭耀先
雕塑家,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
作品:迷墙
处于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人类早已习惯于被各式各样的电子科技产品所包围,我们依赖电子产品的程度,等同于一个残疾人依赖义肢。作品基于生活在科技时代的人类对于科技产品的严重依赖、同时又对其一无所知的潜在矛盾意识,以诠释不安全感为主题,将支撑这个时代的最真实的本质——电路芯片展示给观者,排列成阵矩,并与红外感应装置、电子声效相结合,创造出一个超现实主义的“迷幻空间”,使得参观者迷失在电子的迷宫之中。
何崴
建筑师/资深媒体人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照明设计》杂志执行主编
作品:慢
慢,一种态度,一种状态,一种生活的方式
慢,曾经无比熟悉,曾经司空见惯,曾经异常愤恨
慢,它已远去,再难寻觅……
贾立
室内设计师
立和空间设计事务所 设计总监
作品:立.意
中国人喜欢有节气的竹子,每一根拔地而起的竹子都是因为另一根的支撑而存在,这是竹林不屑暴雨狂风侵袭的原因,也是此次作品的立意。借来的竹子和灯具,展后将送还给原厂家,继续发挥它们的价值。
Laurent Brun
电子工程师及游戏设计师
LNLO电子艺术实验室创始人
Helen Eastwood
法国室内设计师与艺术家
LNLO电子艺术实验室创始人
作品:生之气息能量随着呼吸的韵律在身体中流动,PRANA是一种“气”,时冷时热,在体内流动,产生各种正面的情感,为心灵与思维提供氧分。这个装置作品是这种驱动生命与意识的根本动力的量化,它是光的呼吸,稳定而有力;它为一切存在提供能量,是空气中的补给品。PRANA是对生命的赞颂,邀请参观者一同起体验生命的神奇.
李艳维
照明设计师,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照明设计研究所执行所长/设计总监
作品:亮与“亮”
人们都认为环境越明亮,
城市就越美好。
但是当能源耗尽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片漆黑,
如果我们能关掉不必要的灯光,我们的地球就能变得更“明亮”。
请您伸手触动“城市”灯光的开关,亲眼见证我们美丽地球的变化吧!
罗伟&李扬
自由设计师
作品:乐棋
让我们一起来跳棋。
这一届的灯光展主题是灯光与人,希望借用这个装置把参观者,尤其是孩子们引入到其中来,和装置互动,成为一颗闪亮的‘棋子’。同时他们也可以充分享受灯光变幻带来的视觉乐趣。
选择跳棋,多半是基于儿时的记忆,小的时候,电视还不普遍,家人饭后总会陪着我和妹妹下跳棋。喜欢跳棋,喜欢它的五彩斑斓,晶莹剔透以及简单的规则。长大以后忙于各项烦琐的事务,再没有时间去坐下来静心的享受这个小游戏,所以在地坛公园铸造一个大棋盘,希望能通过它把这种蹦蹦跳跳的简单极致的快乐重新带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Marcella Campa & Stefano Avesani
建筑师,“速溶胡同”艺术结构创办人之一
作品:哇塞
该方案根据“速溶胡同”的作品《哇塞!》设计。根据场地地形,融入《哇塞!》元素,我们将采用LED灯,结合周围环境,如树木、草坪呈现我们的概念。最终装置作品将是一片漂浮的云,在浪漫的氛围与柔软的灯光里呈现一幅原生态、透视感的图景。
马仁凯
照明设计师,译格照明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品:智慧之光
光是无形无色的。光是辐射能量的一种形式。我们肉眼看到的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人的眼睛能识别亮度、色彩、形状、运动及距离的差别。照明是为了让眼睛更轻松的履行上述的各种功能。
感知是一个过程。我们通过将光具象化,感受光穿越我们身边的感觉,伸手可以感受光的形状、颜色、温度。通过光本身的运动来观察思考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Koert Vermeulen: ACT照明设计公司照明设计师
Marcos Viñals Bassols:ACT照明设计公司舞台设计师
Pol Marchandise / Mostafa Hadi:Odeaubois 艺术机构雕塑家
作品:OVO
OVO是一个多感官艺术作品。参观者可以走进蛋型雕塑内,感受由灯光、水、声音及以黄金比例为基础的动态结构下所相互产生的情感。OVO超越了艺术范畴,是哲学与灵性的杰作,其种种象征性的联想浮现脑海,暗示一个茧由孕育至完美跟世界创始的联系。低功耗的 RGB-LED颗粒营造的幻彩照明效果,更是将此蛋形雕刻作品衬托的雄伟动人。每个LED颗粒都能进行独立设定和控制,让作品呈现出独特的照明效果,流光溢彩,活灵活现。
盛世匡
日籍室内和灯光设计师, STUDIO ARRT的设计董事
作品:ENLIGHTENING GARDEN
展品概念: 利用日常生活的癈弃物品(塑料品,吸管和建筑废木) 去重新建构一个可互动的灯光花园
王新
中央民族大学应届毕业生,环境艺术专业
作品:石乐园
关于老子的故事中,有一则叫《无用的石头和有用的砖头》。
老子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我相信,万事万物皆有灵性,而有用或没用,择与不择,只是站在了人的立场上。
石乐园,就是拿“没用”的卵石,用光和电,赋予它“说话”的权力。
在这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石质“生物”从偶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相爱,再到相夫教子、相濡以沫的种种影像,呼应“乐园”的主题。可能这组作品朴实无华还充满了幼稚的学生气,但我只希望观者能在这组作品中体会到一丝温情与惬意。
王雪菲
设计硕士,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照明设计研究所)设计室
作品:光华下的烦恼
职场白领和金领女性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里要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往往比男性付出的更多。她们要照顾好家庭,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提防被岁月偷走健康和容光,真正做到“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家庭和睦、工作显著,为了追求这一切,她们不得不在承受压力。外表光鲜的office lady,在光环的笼罩下,同时也承载着很多的隐形压力。
女性不仅在工作中要承受和男人一样的压力,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要做好家庭主妇,家庭和工作的冲突和压力,成为很多女性重压的主要来源.在别人看来外表光鲜优秀的职场女性,其实背后是有很大的压力。
连志明&王珂
室内设计师,意地筑作室内建筑设计事务所及大然设计品牌创办人
作品:魔法森林
当我女儿看到这个方案时脱口而出:“魔法森林”。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场景也会有这种感觉。灵动、优雅的水母在森林中游动,呈现出一幅美丽、魔幻的场景,而这正是我想通过作品呈现给大家的视觉效果。希望能在炎炎的夏日给赏灯游园的人带来一丝清凉,一点惊喜。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量水母的出现,并不是环境改善的迹象,而是环境恶化的表现。因为水母的生命力很顽强,当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时,水母却可以依此繁盛,这是灾难的前奏。所以,水母的数量是监测海洋状况的重要提示器。我也想借此作品,呼吁大家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关注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
作品是由透明亚克力加水晶制成,内置LED光源,通过程序控制,营造水母在森林中浮游的效果。
王昀
建筑师,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设计师
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
作品:光梭
本设计拟定在地坛的某块适宜的地段上。采用24个灯具(每个灯具都不同,需详细设计)。24个灯具共同围合一个圆形场地,中间是一个方体形态的灯具,周围有星状的灯具布局。照明灯具依据时间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变化。达成“天人合一”、“呼唤未来”的主题。
王振飞 & 王鹿鸣
建筑师,华汇设计(北京)主持建筑师
作品:UP向上
作品以复杂理论为背景,应用特殊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创造了复杂而有序的人工竹林构筑物. 位于顶部的灯光与人群互动, 人们介入构筑物的方式对灯光的亮暗产生影响,从而创造一个生动的光环境. 构筑物的竖向张力以及顶部灯光引起人们向上的好奇,让视线短暂地离开喧闹的现实。
吴珏辉
新媒体艺术家
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UFO媒体实验室艺术总监
邵鼎
新媒体艺术家
UFO媒体实验室创意总监
罗航
新媒体艺术家
UFO媒体实验室交互媒体设计师
作品:光骨骼
无机物自身都有其特殊的能量或者属性,不论是源自于他的结构、形成的过程、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间被“注入”的能量,或是经过长久岁月沉淀后形成的能量场,从一些角度看,他们是“活”的,我们甚至觉得无意识的无机物都在缓慢的向有意识的有机物转化。
而骨骼化是这种假想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支撑无机物的结构上的能量首先有机化,单纯的结构正转化为类似于动物骨骼的,能支撑躯体、储藏能量制造组织所需物质的特殊骨骼,而其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光的形式外化显示,最后形成“光骨骼”,而“光骨骼——伞”是我们首先采集的一个样本,一个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样本。
吴为&刘轶楠
吴为
室内建筑师
屋里门外(IN•X)设计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
刘轶楠
产品设计师,资深家居媒体编辑
屋里门外(IN•X)设计公司合伙人
作品:芒.动 鸟笼灯
老北京们喜欢在清晨傍晚的时候拎着鸟笼出来遛弯儿,鸟笼上遮着布,笼内的鸟儿唧唧喳喳,笼外是人们的谈笑风生。在喧闹的城市里我们与自然的距离日渐变远,人和自然的沟通愈来愈少,以鸟笼灯的方式,让人们重新拾起这种闲适的生活方式。在弯曲的树枝上,有几十只鸟笼高低错落,随风轻轻摇动。鸟笼的骨架被乳白色半透明弹力布包裹,若隐若现的轮廓,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含蓄,似有还无的朦胧意境。通过“鸟笼灯”的设计,也希望让置身城市中的人们,去细细品味隐含于城市中的一丝自然的灵动。
许东亮
照明设计师,第十三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设计师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品:光蒲团
使土地仪式化的做法是增加人工的几何物,地坛就是这样。用光在树下铺就的荷叶蒲团也是使环境仪式化的另一种形式。通过能量的加入,光蒲团或明或暗,或残或圆,或开或合,或颤动闪烁,能量交互。在此时此地看吸取大地养分成长百年的树和人力控制的树下光蒲团,体会世间万物生成模式与相互关联,理解行为的意义与人工光的存在。
叶伟德
照明设计师,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合作者事务所(中国分部) 总经理/主创设计师
作品:《印象中的家》
如BEST组织每年支持的孩子们一样,把你想象中的家写下来,让风带着它们飞翔得又高又远,期盼日后能被认知。做什么?–给予从农村里来的孩子们支持,让他们能参与每年一度的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培训。为什么而做?–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学习能为他们的未来打开一扇门。
余洋
高级照明设计师,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照明工作室
作品:埋藏
我们走过四季、走过年少、走过青涩、走向成熟,我们错过美景、错过轻狂、错过甜蜜、走向稳重。
在成长的痕迹里现在要遗忘的,在心灵里割舍不下的却必须抛弃的——请将它们化作人鱼的泡沫,随着慢慢升腾逐渐破裂的气泡,消失、重生、升华。
——来吧,我们一起将它埋藏。
人脑如同一个储存卡,从出生到死亡不断的存储外界接收到的各类信息。储存卡空间有限,满了便拒绝录入,更甚者崩溃罢工。
因人总要记住一些新的事,记住一些新的人,于此同时便要忘掉一些事,忘掉一些人,有些忘掉的无关紧要,而有些却触动心灵,连接我们的血肉。
因此珍贵,因此难忘、因此美好,因此要埋藏并重新开始——请安歇!无比珍惜的曾经。
张静
照明设计师,英国莱亭迪赛灯光设计合作事务所(LDPi中国分部)合伙人/设计部经理
作品:乐符心声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音乐,不同的心跳带来不同的感受,红色的心随着音律而起伏不同的心境,时而激动,时而惆怅,时而沉思,平静、高兴 .一直在思索我要表达什么,总觉得有很多的想法需要表达,但不是每一种表达都能得到共识,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声需要与人分享,无论是小孩、男人、女人还老人都有着触动内心时的感受,抱着这样的心境作品的雏形在我脑海中瞬间形成,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感受互动带来的乐趣——“跳跃的音符”。在人手可以触摸到的红色光球触动随之变换颜色,同时发出相应的单音节,每一个光球都安装在弹性的钢丝上,触动时会轻微的颤动,作品设置7个音节模型,每一个代表一种单音节,7个音节模组组合成太阳花的图形向外发散,人们可以围合在花瓣的周围弹奏自己的曲调。
周橙辉
建筑师,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照明事业部
作品:跳房子
光·人·互动的设计作品——“跳房子”是通过对1W LED微型投光灯的调整和修改以及对光的初步理解和特殊遮光板的实验。最终我决定通过LED灯发出长方形且均匀的光线来组成 “跳房子”游戏的格局。
光:通过我对单体LED光源的造型和光源的调整,来实现用2700K特殊的光源来构造“跳房子”游戏的格局。
人:在这个作品中,人可以很随意的参与进来。通过回忆小时候玩“跳房子”的游戏,而追忆起快乐的童年。
互动:通过光组成“跳房子”游戏的格局,而做到人与光的互动,在有机的空间中,去体验光、充分感受光带来的愉悦。
张亚婷
照明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光环境研究所设计总监
作品:沙漏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人虽然为万物之灵,但是也是地球一份子,一花一草一水都可以成为一个世界,那在我们周围有着和我们息息相关万千世界,我们应该为保护这些世界做出行动。
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经济的发展,对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破坏越来越大,却忽略的保护和整治,导致各种自然灾害形成。